当前位置:枫叶琴缘社区频道三袁故里社区·生活 → 贴子正文
      查看回贴:版主:风格电脑 知行合一  
当前离线 运河岸


IP:112.37.130.*
2018-11-21 11:26:56   楼主
主题:中国人姓氏来历

  “姓”是远古时代的学校,“女”(rǔ )是远古社会对“知识分子”的称呼!

       中国人讲究有名有姓,人有名字很容易理解,那姓又是如何出现的呢,人为什么要有姓呢,有人根据现代语言规律,说“姓”由“女”和“生”组成,认为远古时期人们随母姓,哪个女人所生就随她的姓。
       这话纯属瞎掰,原始社会非常荒蛮,没有文明规则,女人都是被争抢的猎物,一个贵族往往有很多女人,难道贵族的孩子要分好几个姓吗?荒唐嘛,因此古代绝不可能随母姓。
       更关键的是,把性别称为“男女”,这是后来的事。男和女本来是贵族官职名称,跟性别毫无关系。最早时候,人的性别就叫雄和雌,“英”是植物中的精华,“雄”是动物中的精灵,因此人们把很优秀的人叫“英雄”,我们现在还这样说。
         远古部落统治方法,跟现代国家管理差不多,最高有首领,首领部下有很多贵族官员,也要有大小等级,分为公侯伯子男很多等级,“男”是最低爵位最小的官,等于今天的村民小组长之类。
        当时人们都是集体干活,还有很多奴隶,自然需要有当官的指挥,“男”就是专门指挥奴隶干活的官,奴隶在田里干活,男爵在田边监工,所以“男”由田和力组成。有人说男就是在田里劳动的人。这不对,那个“力”在田旁边,不是在田里边。
         因为“男”这个官的都是雄性人,底层普通人互相交往时,遇到陌生雄性人,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身份,为了博得好感,也要抬举一下,称他为“男人”。大家互相称呼对方为“男人”,天长日久,男成了性别称呼。
        同样,咱们现在说的女人,最早时候,作为性别叫雌,甲骨文“此”就是踩在脚下的意思,“雌”就是被踩在脚下的鸟,含义很明白。
        而“女”则是老师,知识分子。甲骨文女就是一个人屈膝跪坐,双手交叠,唐朝以前没有椅子,那些官员贵族都是这样屈膝跪坐,这是尊贵象征。

        也许有人惊讶,原始社会的也有知识分子吗?那当然,其实原始社会更需要文化知识。比如,我们现在都不太注意日历牌,认为这玩意没啥用,实际这东西太重要了,这是人类生活的基础。如果没有日历,你就不知道春夏秋冬,不知道几月几号,冬天来了,你还没准备棉衣呢,那你就冻死了。春天该播种了,你还不知道呢,错过了季节,这一年收成就没了,你就会饿死。
         原始社会没有日历的那时候,人怎样生活啊。所以必须有一大批知识分子,每天观察太阳星星的位置,告诉人们现在哪个季节,该干什么。经过千百年观察积累,在夏朝时就创造了日历,咱们今天很多老人还把农历叫做“夏历”,也叫“黄历”,意思是黄帝创造的历法,给我们后人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,这都是我们祖先一代代文化人的智慧结晶。
         还有很多其他知识,人去打猎,论速度,你追不上兔子,论凶猛,你打不过老虎,那怎么办呢?人类只能依靠智慧知识,创造使用工具,打仗需要武器,吃饭需要陶器,冬天需要棉衣。发明制造这些东西,必须有文化有技术。否则人类就会灭亡。我们今天感觉这些事很简单,不值一提,可当时,拥有这些技术的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。
         而知识技术必须积累记录,由此发明了各种符号,后来这些符号就进化为文字,甲骨文,于是汉字就出现了。文化必须传承,无论什么社会,最重要的就是认字、算数、学技术。


         部落首领和贵族就是一群知识分子,具备统率能力,这也是一种知识嘛,还会制造各种工具,计算账目都是知识,知识分子在人群中属于少数,多数人都必须依靠他们才能生存,这些人稀少珍贵,所以叫“贵族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贵族利用各种知识能力,成为统治阶层,驱使平民奴隶进行沉重体力劳动,他们只负责管理,工作比较轻松,还能荣华富贵,生活优越。从最自私角度说,他们也希望自己儿孙后代继续当贵族,那就要培养他们学文化学技术,以巩固统治地位。自然需要老师,文人,以此来培养社会管理人才,不断开创新文化新技术。
         原始社会一代代文化人薪火相传,教育后代文化知识,经过千万年积累,从量变到质变,终于爆发诞生了中华文化。
         咱们现在习惯把这个女字读作nǚ ,其实这个是多音字,另一个读音念 rǔ ,这个读音才是它最初真实的读音,跟“汝”是同一个字,“女”(rǔ )代表知识分子,也是对人的尊称。等于今天的专家教授参谋等等,与性别无关。

         很多字带“女”字边,实际应该叫女(rǔ )字边,这些女(rǔ )都是指文人贵族,跟雌性人没关系,汉字里的“女”字边,就是女(rǔ )字边,几乎都是指老爷们。
          比如“好”,包含了“女”和“子”,有人说一个家庭有女儿有儿子,这就是好。胡扯!汉字产生时,还处于原始部落时代,根本就没有家庭这个单位,当然也不存在儿女齐全的概念,随便生孩子,几乎每个人都是有儿有女,人人都有,那叫什么好?
         那个字不是女,那叫“女”( rǔ ),“女(rǔ) 是知识分子,“子”是军人士兵,军人保卫安全,最为重要,非常受人崇敬,后来“子”也成了尊称。
         古人意思是:一个部落一个国,既有知识分子经营管理,发展生产,丰衣足食。也有军人英勇战斗,保卫平安。这才是“好”。到今天还这样,经济生产和国防安全是立国之本。


         开始的“始”,由女(rǔ )和司组成,意思是:知识贵族掌管权力,知识分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文明开始就是由知识分子创造。奸诈的“奸”,繁体字是“姦”,三个女(rǔ ),就是三个文人凑在一起,出主意害人最狠。嫉妒都带女(rǔ) 字边,也是文人互相嫉妒,明争暗斗。
“奴”是文人端坐,身后一个人伸手服侍,挠痒痒,这当然是雌性人。奴专门给贵族贴身服侍,后来雌性人也自称“小奴家”,表示可爱伶俐。
         “妇”,女(rǔ )字边是个知识贵族,他端坐读书,旁边一个人打扫房间,妇就是干粗活的雌性人,扫地的,做饭的,等等。这些字中的“女”( rǔ )字边都是指文化贵族,绝大部分是老爷们,应该也有少量雌性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娘,最初指已婚雌性人,繁体字是“孃”,其中“女”(rǔ )必须肯定是男人,是丈夫,有文化有主意是一家之主,“襄”是从旁帮助,从旁边帮助丈夫,那当然是配偶雌性人,娘子,新娘。后来也指母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还有婚,娶,嫁,妃,这些字的“女”( rǔ )字边也肯定是男性贵族,因为只有贵族男人才有资格举办婚礼,迎娶妻子,出嫁女儿,拥有妃子,那些底层贱民奴隶都是混居生育,没资格举办婚礼。
          所有带女(rǔ)字边的字,那个女(rǔ)都指“知识分子”,跟“女性”毫无关系。汉字很多带女(rǔ)字边,说明中国自古就尊重知识,崇尚文化。
          带女(rǔ)字边的字都表示赞美,美好,实际都是对文人知识分子的赞美,因为远古时代生存条件非常艰苦,那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,能带领人们战胜艰难,创造各种物品,比如,神农氏尝百草,治病救人。燧人氏钻木取火,给世界带来光明温暖。有巢氏发明了房子,让人类可以遮风避雨。文化知识让更多人活下来,人们非常感恩,所以知识分子受到顶礼膜拜,所有美好词汇都是赞美知识分子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那些首领贵族统治部落,也必须依靠知识分子,他们也是由老师教育长大,手握权柄,生活优越。自然也很感恩知识分子,因此知识分子地位很高,首领也要服从他们的意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由于对知识分子称为“女”(rǔ)人,这个字跟“女”完全一样,这才造成误解,后来说原始社会女(nǚ )人地位高,实际是知识分子地位高,这其中可能包括少量,负责教育孩子的雌性人,但是,绝大多数肯定是雄性人,雄性主导世界,到今天还是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咱们都知道“娥皇女(nǚ )英”,其实是“娥皇女(rǔ)英”,她俩是尧帝的孩子,舜帝的妃子,名叫“娥”“英”,“娥”是正妻,尊称为“皇”,叫娥皇,“英”是妃子,在名前加“女”( rǔ)是尊称,叫女(rǔ)英,表明她是贵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那位补天大神拯救了世间人类,建立婚姻制度,开创了中华文明,她的名只有一个字叫“娲”,被后人尊奉为“娲皇”,在名前加个女(rǔ)表示尊敬,叫女(rǔ)娲。表示她有才能有文化,等于今天说教授某某某,大师谁谁谁。不是女(nǚ)娲补天,应该说“女(rǔ)娲补天”,女(rǔ)娲娘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还有古代城墙上边凹凸形垛口,很多人管它叫女(nǚ)墙,这绝对错误,这种墙跟女人没有一点关系,为什么叫女(nǚ)墙?没有道理嘛。实际这叫女(rǔ)墙,因为城垛口上有瞭望孔,人躲在后面,既可以观察、阻击进攻的敌人,也能向城外敌军放箭扔石头,进行攻击,进可攻退可守,功能技术非常强大,保护人民生命安全,因此把它尊称为女(rǔ)墙。
          为了表示尊重,古人习惯用这个字称呼贵族雌性人,上行下效,“女”才成了性别称谓。发音是“nǚ ”。念rǔ表示知识分子,念 nǚ  表示雌性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因为女(nǚ )人是雌性人,女(rǔ)人指知识分子,写出来完全一样,可能经常发生误会,于是又创造了“汝”,专门表示知识分子。甲骨文“汝”是一个文人站在河边,潇洒风流的样子,用于第二人称,等于“您”。很长时期内,女(rǔ)和汝并存并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直到春秋时期,还有人在用这个“女(rǔ)”,《诗经》里有:谁谓女(rǔ)无家?何以速我狱?虽速我讼,亦不女(rǔ)从!这个“女(rǔ)”是一个男性恶霸。还有:三岁贯女(rǔ),莫我肯顾。逝将去女(rǔ),适彼乐土。这个“女(rǔ)”是老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直到战国以后,社会都认可这个字念 nǚ ,专指雌性人,以后就不再用它称呼知识分子了。全都用三点水的“汝”来表示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甲骨文“姓”由“女”(rǔ)和“生”组成,“女”(rǔ)是知识分子,“生”是生长,知识分子生长的地方,当然是学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可能有人怀疑,原始社会也有学校吗?答案是肯定的,你以为中华文化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吗?前面说过,原始社会也需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,也有老师学生,有学校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。
         孟子曾说:夏曰校,殷曰序,周曰庠,学则三代共之,皆所以明人伦也。可见中国文化教育机构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在炎黄五帝时期就有官方大学,叫“成均”,夏商时期叫“东序”,周朝大学叫“上庠”。汉朝时叫“太学”,隋唐以后也叫“国子监”,这些都是国家大学,民间私塾教学点也有很多。
         孔子就是开办学校,广收门徒,以前都是官府办学,培养国家管理人才,能入学的都是贵族子弟,孔子是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私人办学,招纳很多平民入学,让底层人们也有机会学习文化学习知识。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。
         “姓”就是中国学校的鼻祖,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机构。原始社会有大大小小很多部落,等于后来的村庄,通过联姻形成部落联盟,小部落有初级学校,教孩子认字算数,相当于今天的中小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大部落联盟有高等学校,教育贵族各种技术,生产经营,战争知识,等于今天的大学。有很多学校,当然要取校名,比如“姜姓”就是“姜学校”。姬姓就是姬大学。
         中国上古时期有八大姓:姬、姜、姒(si)、嬴、妘(yun)、妫、姚、姞(ji),这就是远古时代八所著名学校,中华文明就发源于这八所学校。
         你在哪个学校上学就姓什么,在“姬学校”学习就姓姬,在“姜学校”读书就姓姜。因为学校是培养文人知识分子得地方,就是女(rǔ) ,因此校名都带女(rǔ)字边。所以最早时候,“同姓”是指同学,校友关系。不是父子兄弟血缘关系。
        古代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身份高贵,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,于是就把自己名字前冠上学校名,这就是中国人“姓名”的由来,比如姜子牙叫“姜尚”,姜是学校名,尚是人名。姜尚意思是:姜学校毕业生尚。等于今天说:北大毕业生李强。
        上古八大姓,八所著名学校,我们祖先那些杰出人物,都是曾经在这里学习,长大成人,建功立业,开创了中华文明。
黄帝就是姬姓,姬学校毕业生,后来的周天子也姓姬,他的祖先跟黄帝是校友。炎帝姜学校毕业,姜姓,跟姜子牙祖先是同学。舜帝是姚姓,姚学校学生。大禹毕业于姒学校,是姒姓。当然,这些学校肯定有很多学生,这几位是最杰出的校友,也可以说这八所学校孕育了中华文明。
       由于这八所学校是上古时代著名学校,非常高贵,这些学生贵族后代也以此为姓,显示深厚的文化根源。而女人没有姓氏,他们家族女儿就以校名为人名,像秦国祖先是嬴学校毕业,秦国公主叫孟嬴,怀嬴。
        齐国姜子牙祖上就读于姜学校,齐国公主叫庄姜,宣姜。晋国和周天子是本家,祖先是姬学校毕业,国君女儿叫穆姬,孟姬,孟姬就是《赵氏孤儿》里的赵庄姬,还有褒姒,戴妫等等,她们借祖先学校名,来凸显自己的贵族身份。这些名字就等于现在的李清华,刘复旦,王剑桥之类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中国人非常重视姓,这也表明中国人自古重视文化,将文化视为至高无上,有“姓”就说明你的祖先受过学校教育,是文化传承人,身份高贵,受人敬仰。
        尊重知识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,有很多鼓励读书的故事,诸如,头悬梁锥刺股,囊萤映雪,凿壁偷光,牛角挂书,这种追求知识,探索文化的精神,从原始上古社会就已经开始了,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。
        因为只有贵族有资格接受教育,所以贵族才有姓,有很多知识才能可以遗传,比如,父亲是木匠,儿子有遗传基因再加上耳濡目染,很容易精通父亲的技术。所以古代通常让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和职业,贵族的后代也延续祖先的姓。向人们证明,我的祖先毕业著名学校,我是文化知识传承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最早学校叫“姓”,后来逐渐演变,有了成均,东序,右学,太学等称呼,到今天叫“学校”、“大学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说完了姓,咱们再说说氏,原始部落必须有首领官员统治,当时官员叫“氏”,“氏”表示你很有本领,拥有一块领地或官职。甲骨文“氏”就是一个人跪伏在地的样子,表示别人臣服于你。“氏”是原始社会官员的统称,等于“官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前面加部落名,就是部落长官,像彤城氏、褒氏、费氏,等于今天的某省长,某县长。统治阶层还会有很多贵族官员,这些人就根据官员职业加“氏”,比如,燧人氏就是负责“钻木取火”官,等于今天的烟火局长。“有巢氏”是负责盖房子的官,等于今天的房屋建设局长。神农氏是著名医生,卫生局长。主管烧制陶器的官叫陶氏,当巫师的叫巫氏。
       “姓”代表文化学历,“氏”是官员职务,两者概念不同。姜子牙是姜姓,吕氏,名尚,意思为,他是姜学校毕业生,吕部落首领,名叫尚。姜子牙有时叫姜尚,有时叫吕尚,这并不矛盾。叫“姜尚”是说他的文化学历,叫“吕尚”是说他的官员职务。好比现代一个人叫李强,他毕业于北大,任某县县长,你可以说他是北大毕业生李强,也能说他是某县县长李强。都可以。
        因为只有文化人知识分子才能当官,所以叫“氏从姓出”,意思为:官职出自于文化知识。这就是原始社会的“学而优则仕”,让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来管理社会,确保中国社会始终在文化知识引导下前进,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根源。
         但是,随着时间流转,子孙后代血缘越来越远,又或者部落被打败了打散了,人们逃亡各地,首领都没了,后代子孙就逐渐以氏为姓了,后来就姓氏混用,统称为“姓氏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我们现在,凡带“女”字边,当然那叫女(rǔ)字边,这才是真正的“姓”,像姜姓,姬姓,姚姓,等等,他们的直系祖先毕业于上古社会著名学校,属于文化贵族,是中华文明创始人之一。
         其他大多数所谓的姓,什么张王李赵刘之类,根本就不是“姓”,实际都叫“氏”,是从姓衍生出来的,也就是说,今天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,只是把“氏”叫做“姓”而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经过千百年历史演变,“姓氏”的文化官职含义逐渐消失,最终只剩下家族血统标志,主要为了避免近亲繁殖,所以同姓不能结婚。

个性签名
  
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 (当前第1页 共010条记录)
说点什么吧:(快速发言或发贴请先登录后再进行操作)    →插入表情图  心情图片 ①洋葱头 ②花香表情 ③蘑菇点点 ④兔斯基 用QQ登录